1
教育时事天堂 / Re: 北大洗脑事件
« 于: 二月 07, 2013, 03:10:06 下午 »
回Mc chicken,
或许我也应该在这里讲明当我们那时的改变。
(一)固打制被绩效制取代。在2002年,政府宣布绩效制后,曾经引起讨论,大家都不懂那会是个怎样的东西。积分向来是全升最重要的资料,而且是针对固打制来计算。因此大家都显得手忙脚乱。
在这之后,我们一伙人决定必须向政府官员寻求资料。结果,在04/05年的访问团活动里,出现很多大专代表反对。因为找来的是当时魏家祥(当时是马青教育局)的助理。虽然他的出现填补了资料上的不足,但也许在各大专有了一定的避忌。
(二)全升章程。章程是在2002年通过,里面确定了全升的立场。也因为在大专法令下,大家都同意避免和政党接触,以免遭到利用和被对付。
而这章程也许在某程度上限制了全升招收大专成员的推动,因为当时很多新的学院大学(KOLEJ UNI)和“半”私立大专(如uniten, mmu)是否符合资格。
看看今天的大专和全升成员比较,全升是否还能扮演代表大部分大专的升学辅导。还是,只是维持在当年的数目?
(三)网际网络。比起今天3G,10MB/S的年代,当年的网路(64k的龟速)才刚起步,很多中学生必须依靠报纸,杂志,电台和讲座才能得到资讯。当初决定成立网页小组和停止出版“积分与课系手册”也都是看到网络会取代书籍的方向(当然还有出版书籍的成本高和回酬底)。今天,很多资讯可以在网上得到。全升的工作也许是在讲解和纯粹辅导。
回到你的问题,今天的环境和当时不同。我也不知道大专生的风气如何了。
但,过去对的,今天未必是对。同样的,今天对的,明天也许就不同了。
全升是一个庞大的组织,要联合数间不同大专的人办活动不容易。协调,与时共进,自我检讨,才能走的更远。
还有,不要害怕去面对问题,面对失败,面对挫折,也不要限制自己的能力和范围,大学生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,应该多尝试,多累计经验(如何沟通,记录,策划,做决定),这些对您将来在工作上都有帮助。
或许我也应该在这里讲明当我们那时的改变。
(一)固打制被绩效制取代。在2002年,政府宣布绩效制后,曾经引起讨论,大家都不懂那会是个怎样的东西。积分向来是全升最重要的资料,而且是针对固打制来计算。因此大家都显得手忙脚乱。
在这之后,我们一伙人决定必须向政府官员寻求资料。结果,在04/05年的访问团活动里,出现很多大专代表反对。因为找来的是当时魏家祥(当时是马青教育局)的助理。虽然他的出现填补了资料上的不足,但也许在各大专有了一定的避忌。
(二)全升章程。章程是在2002年通过,里面确定了全升的立场。也因为在大专法令下,大家都同意避免和政党接触,以免遭到利用和被对付。
而这章程也许在某程度上限制了全升招收大专成员的推动,因为当时很多新的学院大学(KOLEJ UNI)和“半”私立大专(如uniten, mmu)是否符合资格。
看看今天的大专和全升成员比较,全升是否还能扮演代表大部分大专的升学辅导。还是,只是维持在当年的数目?
(三)网际网络。比起今天3G,10MB/S的年代,当年的网路(64k的龟速)才刚起步,很多中学生必须依靠报纸,杂志,电台和讲座才能得到资讯。当初决定成立网页小组和停止出版“积分与课系手册”也都是看到网络会取代书籍的方向(当然还有出版书籍的成本高和回酬底)。今天,很多资讯可以在网上得到。全升的工作也许是在讲解和纯粹辅导。
回到你的问题,今天的环境和当时不同。我也不知道大专生的风气如何了。
但,过去对的,今天未必是对。同样的,今天对的,明天也许就不同了。
全升是一个庞大的组织,要联合数间不同大专的人办活动不容易。协调,与时共进,自我检讨,才能走的更远。
还有,不要害怕去面对问题,面对失败,面对挫折,也不要限制自己的能力和范围,大学生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,应该多尝试,多累计经验(如何沟通,记录,策划,做决定),这些对您将来在工作上都有帮助。